访问陆然: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关注中国的教育(多图)

前不久,在全美华人文化教育基金会(ACCEF)举行的2015年感恩团拜会上,会长黄青和理事长周宁芸分别感谢和表彰了一大批ACCEF的义工,介绍了他们的先进事迹,其中有一位突出的义工代表-陆然,他在大陆山区支教三年的故事实在令人感动。

IMG_7195
(图)会长黄青(右)在感恩节活动上介绍陆然(左)和他的大陆支教事迹。

陆然是谁?他为什么放弃美国优厚的生活条件到大陆去支教,而且一去就是好几年?

记者带着许多好奇采访了陆然。

问:小陆您好!能否介绍一下您自己吗?

陆然:我是电脑科学专业毕业的,后在美国圣地亚哥高通公司工作,任软件工程师。2009年,在回国去贵州旅游期间,我认识了几位在当地长期支教的朋友,获悉贵州山区贫穷失教严重的情况。受这几位朋友的影响,我也经过一番考虑,觉得我也能够和朋友们一样为这个失学地区做些什么。因此我毅然辞去在美国的工作,从2009-2012年,我到了威宁县石门乡,在那里我教了三年初中班。其中我得到了ACCEF的很多支持。

问:那你能谈谈具体国内助学的环境?通过你们的支教工作有什么改观?

陆然:今年我们实地回访了云南贵州广西四川河南的多个助学点,总体感觉是国家比较重视基础教育,在硬件设施,老师招聘和学校管理上的投入增加了。随着各地经济的发展,很多助学点反映完全由于贫困而辍学的人数减少了。很多地方只有因为家庭特殊变故的学生才需要经济支持。比如云南怒江州福贡地区,虽然地处偏僻,但是公路已经修好,学生从学前班开始就全日制住校,食宿全免。广西凌云大山里的瑶族村小也逐渐自然撤并,学生大多到县城上学。

大多数助学点对于外界的帮助是积极感激的,也很配合。我们捐助的图书室,课桌椅等等都起到了用处。对贫困生的帮助不仅在经济上解决了他们的问题,尤其重要的让他们体会到了外界的关心和期望,对他们的性格和人生起到了正面的作用。每年我们资助的学生都有很大一部分考上大学。

相对于硬件投入,一些地区对于学生的视野开阔,全面发展和心理健康意识不足,我们也在摸索开展有针对性的帮助。

问:你们是如何去开展工作的?

陆然:ACCEF的助学工作是在美国的众多资助人,义工以及国内的义工共同努力下开展的。所有的活动完全都是义工自费,尤其是国内义工更不容易。他们往往是在偏远贫困地区的老师或者工作人员,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家访回访,还需要自己承担交通和资料邮寄的费用。

开设助学点一般是在国家贫困县,基本上是由老家在当地的美国义工联系建立的。当地义工家访发来资料后,经过审核,美国义工会为通过的学生寻找资助人。每个学期资助款会直接发到学生手中,并且需要反馈回访表给资助人。有机会的时候美国义工会自费去当地看望了解情况,确定继续的工作。

问:那目前还有什么主要的困难呢?

陆然:今年通过回访,我们了解到各地的发展状况不同。比如四川凉山地区,交通仍然不便,大面积的普遍贫困仍然严重,当地学生的学习意识仍然有待提高。当地政府对外界的帮助有猜疑和戒备心理,学生回访表的收集就遇到了学校不配合的情况。

还有河南周口地区,留守儿童情况很普遍,离城市较远的村庄几乎没有青壮年在家,学生的心理问题比较突出。这也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。

问:您可以提供一些将来可以宣传和提供帮助的方面吗?目前您还在高通工作吗?

陆然:我们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来关注中国的教育。中国幅员广阔,各地情况各异,很多地方都仍然需要帮助。改变一个地区的唯一方式是教育,只有提高了当地人员的素质,地方才能够得到长远的发展。给予处于困境的孩子帮助,可以让他们抵御不良诱惑,消弭对社会的仇视心理,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。

我们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建议来开展真正有帮助的工作。也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。因此,我本人也辞去了原来在高通的工作,主要是能有助于自己把握机会和时间,继续来往于美国中国两地从事关注和帮助中国的教育的事情。

过去一年里,我们走访了不少地方,看望了无数的民众,他们最感激的是我们去看望他们,带给他们不是用钱可以衡量的博大恩泽和关爱。“只要来看看我们就特别感动,感到特别温暖和有人关心我们。” 那些穷乡僻壤的人们说。

图为陆然提供的一些国内贫穷失教和ACCEF支教的图片

 

(美国华文网 圣地亚哥华文网 华文风采海黛报道 USChinesePress.com SanDiegoChinesePress.com)